IYC

大家好,这里是iyc—我想知道ifyoucan,是一群有想法的大学生组成的团队。更多文章,欢迎关注公众号:我想知道ifyoucan。
要有态度,也有温度。

【原创】“其实找到方法后,爸妈也是很好相处的。”


最近时常会想:如果没有疫情,现在的我们应该是在学校上课;在办公室里上班;在外面吃喝玩乐;无论是在哪里,反正不会是家里。

 

假期伊始,大家回家和父母见面的时候都是很开心的,毕竟为了这个假期我们也都掰着手指做过倒计时。


然而假期过了一段时间后,我要回学校上课,我要回办公室上班的呼声就越来越高涨了。

 

这大概是所有人都会经历的一种奇妙的期盼:


不在家的时候期待回家,在家的时候想要离家出走,没见父母的时候心心念念,见到父母就变成了“妈妈再爱我一次!”

 

不得不说在这个不断延长的假期中,我们都必须学会的一项技能就是:“和父母相处”

 

虽然疫情让我们感到焦虑担心,不过也确确实实地给了我们一个再次和父母长时间相处的机会,尤其是不能出门之后,我们和父母的相处时间直接多出好多倍。

 

有趣的是,在假期最开始的一段时期过去后,朋友圈想要离家出走的原因更多的是希望疫情结束,而不再是和父母相处不当引起的:


“我可能不是我妈亲生的”、“我才回来几天我爸就要赶我走”或者“大家知道在家怎么才能不挨吵吗?”。

 

在这个长长的,别无选择的家庭式假期中,我们和父母和谐相处的能力的的确确提升了,比如IYC的各位就有一份《假期和父母相处的指南》。

 

null


@听雪——逆来顺受法    


好好活着,积极做饭,拒绝和爸妈进行正面交锋,否则你一定会甘拜下风,然后他们能够理由充分地否定“你之前做的选择”然后再从精神上diss你。


比如说阿雪今年就被骂了很多次:睡懒觉的时候被说日夜颠倒;早起的时候被说起来啥都不干;学习的时候被说现在知道着急了;打游戏的时候被说天天就知道玩;玩手机的时候说天天就知道看手机;看电影的时候说看电影有啥意思。


“我也太难了。”


我有一个朋友寒假没回家,出去打工了,他妈妈每天都打一会儿电话。然而几百公里的距离也拦不住他妈妈“说”他。


总之想假期不被家长训是不可能的,这是一个寒暑假必经活动,能躲掉的概率几乎为零,生存可能几乎为零,毕竟这是寒暑假爸妈的娱乐方式之一。


所以你问我怎么不被训,那么只能带个耳塞,物理屏蔽。

 

@宁悦——体贴关心法    

 

我是个在外地上大学的孩子,五年级开始就成了住宿生,到现在已经10年了,和家人聚少离多,每次临近假期的时候,爸妈都会打来电话问我什么时候回家。

 

其实在外地的游子都是归家似箭,当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他们会大大方方地表达想你。

 

回家之前,妈妈会叮嘱弟弟把零食水果都留给我,每次回到家,妈妈都会给我个拥抱,做一桌子我爱吃的菜。

 

在刚刚回家那几天,能够睡到自然醒,变着花样做好的小吃和肆无忌惮地晚睡。

 

可是好日子过不了多久,想必大家都深感体会。回家不过一星期,我就开始被父母各种“嫌弃”,懒惰、脸皮厚,这就是爸妈对我的评价了。

 

“挨骂”自然是一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如何和谐相处,最主要的是“不要顶嘴”。

 

当我开始主动包起家务,一切风平浪静,萦绕在耳朵边的唠唠叨叨消失了。


其实他们还是不满足,不过为什么呢?

 

其实我很清楚他们真正需要的是什么,除了体贴爸妈做家务,更重要的是他们想要“陪伴”,想要和你有一些话题。

 

想问你微信功能怎么使用,想问你怎么预约驾照考试,想问问你的男朋友对你怎么样……

 

每当爸妈操劳一天我给他们捶背按摩的时候,就会开始聊聊各种话题,每次面对他们渴望你教会他们微信某些功能怎么使用的时显出的急切而略微笨拙的样子,我都会告诉自己再耐心一些,慢慢教会他们。

 

其实我们小时候可能都说过这么一句话:“等我长大之后,我给爸爸妈妈买大房子,给你们买很多好吃的。”

 

但我们都知道,爸妈并不太在意你是否真的能做到,他们更在意:房子再大,没有你也会显得冷清。

 

所以,每次假期回家,记得给予爸妈更多的体贴关怀,多一点耐心的陪伴和理解。

 

null


@leen——化解误会法    

 

当你中午十二点还在床上与被子缠绵时……


“噔噔噔噔”一阵猛烈而急促的脚步踏破你屋内的安逸,窗帘“唰”一下被拉开,刺眼的阳光打在你脸上。


“都几点了还睡?还睡?!”愤怒的咆哮声让你不得不人床分离。 

 

当你在餐桌上安安静静埋头苦吃时……


“我们都是过来人,这个都知道的”、“我们这都是为你好”、“我和你说你现在一定要xxx,否则以后会后悔的”。


一顿苦口婆心的说教让你感到无形的压力从天而降。

 

当你瘫在沙发上刷手机傻乐时……


远远的感觉有一股“杀气”逼近,目光紧盯着你,“叫你玩手机玩手机,不会来做点家务活?”大战一触即发,你触电似的跳下沙发,拿起扫把开始在地上卖力地扫着。

 

假期如何与父母和平的度过本来就是一个难题,然而这个假期还不是一般的长,在家和父母相处活生生被逼成了一场拉锯战。


原本无比期待假期,现在却不住思考:为什么还没上课?为什么还没上班?

 

假期的延长更是给家里撒上了火药,一点就炸。前些日子好不容易劝父母戴上了口罩,可是这些日子谣言又传进了父母的耳朵,一大早就跑去买了双黄连口服液。

 

当父母意识到这次疫情的严重性,老老实实待在家后,你就成了他们的挑毛病的靶子:


“天天日夜颠倒,抵抗力会变差知道吗?”

“诶哟哟,在被窝里看手机,乌漆嘛黑的,眼睛都要瞎了!”

“你能不能站起来活动活动,都在沙发上坐一天了!”

“地上怎么这么多头发,全是你掉的。”

……

 

与父母在家矛盾不断,冲突不断,但其实是因为生活习惯和价值观的不同导致的。


习惯加班、熬夜写作业肝论文的你与早睡早起追求养生的父母本来就有时差;手机已经成为你工作学习上的必需品,而父母却只是把它当娱乐项目消遣,当然会引起冲突。

 

问题来了,如何解决矛盾呢?


说到底还是要加强沟通,减少误解。尝试用委婉的语气和父母解释,而不是不耐烦的抱怨,不是否定,更不是一句“嗯”一句“好好好”的敷衍。

 

另一点是,不要害怕吵架。


不要因为逃避吵架而时常压抑自己的情绪,找清吵架的根源,如果是你错了,就诚诚恳恳地道个歉,并拿出实际行动:好比信誓旦旦地说早起,不如随手定一个闹钟来的可信。


毕竟道歉仍是缓和关系,获得对方谅解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话说回来,难得有一个这么长的假期,不如趁这个机会,多为父母分担一点家务,少与父母故意唱反调,重新拾起与父母的交流。


毕竟,我们每年陪在他们身边的时间,真的很少。

 

null


@coler——宠爱爸妈法    

 

当你放假第一天回家,会看到热情的老妈,她会“儿子/闺女,水果,吃啥!”你会以为自己很伟大。

 

当你放假三天了在家,你会看见平静的老妈对你说:“把毯子给我拿来,再把碗给我刷了,想要吃啥去问你老爸。”

 

当你放假了五天在家,你会看见恐怖的老妈,她会冲你说:“起来,还睡!和你爸一样窝囊,赶紧回去,别烦你老妈。”

 

哦~确认是亲妈。

 

随着我们开学日期的不断延后,在家里和父母的相处时间也越来越长,再加上不能频繁外出,更是让父母和我从开始的相看两不厌,到现在多看一眼就搓气。

 

在这么多天,老妈的炮轰下,我得出了生存之道。

 

首先给父母冲个四大视频APP,腾讯,爱奇艺,优酷,芒果会员先冲上。然后摆上各种水果,坚果,零食,别问,问就是全都要。

 

接着,你要明白,百试不厌的就是把妈妈夸到天上,从美丽贤惠到落落大方,用尽毕生所学,土味情话,女人永远听不得夸她的话。

 

Last but not least,家务活全包,这对于父母而言,是多大的一个礼包,告诉他们你已经长大了。

 

妈妈再也找不到凶你的点,每天都沉浸在妈妈的表扬声中,度过美好而又平静的一天,朋友们,这样它不香吗?

 

天天看剧,打游戏,然后被妈妈从客厅赶到书房再赶到卧室,接受着妈妈的河东狮吼,这样真的只能挨骂!

 

20多岁了,我们已经成年了,也应该懂事了。我们已经不再是需要父母做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孩子了,也应该为自己的家庭负上自己的责任了,不能总把父母做的事情当做理所当然了。


毕竟我们总要长大的,总是要离开父母的庇护。

 

null


@山禾——耐心共情法    

 

放假以后,或许每天早晨都是在震耳欲聋的叫起床中度过…

 

大学后,我们在学校的时间往往比在家里多,大多是离开家乡,唯有寒暑假才能与父母团聚。

 

于是“距离产生美”的问题出现了,假期时间一长可以经常看到朋友圈同一个世界“同一个父母”。

 

每次放假回家,第一天第二天,和爸妈还会好好相处,有种和谐美满的气息;撑不过第三天就会起矛盾,互相不满意,一切不舒服的感觉都会卷土重来。

 

每次放假前都盼着回家,而每次回家几天后就又开始盼着假期结束,一言不合就开始争吵不休。

 

晚睡被训、不洗碗被训、出去玩被训、房间太乱被训、玩手机被训,没有不被训的时候。恨不得你手机离身、没事看书、家务全包、不留剩饭、早睡早起,这才是“好孩子”

 

在和父母相处时,你可以尝试建立新的相处与互动模式,别总是要求父母先做出改变,你也可以尝试主动改变与他们相处的方式。

 

当与父母出现矛盾冲突时,请先稳住自己的情绪,冷静下来后用尽可能温和的言语去与父母沟通。


有时候我们与父母的矛盾不在于事情本身,而在于双方观点理念不一致,毕竟生活的年代、成长的环境不一样,立场不同很正常,这不一定要分个是非对错。

 

用心相处需要与父母有情感上的交流,思想上的交集。


让我们放下手中的手机,与他们坐在一起聊聊天。


如今的你长期在外求学,父母肯定特别想知道你的大学生活过得如何。或许他们聊你不在的日子里所发生的事,邻居家有什么变化,小区有什么变化,这个你长大的地方有什么变化。

 

以前,我们总是想逃离家庭,走得更远,向父母证明自己可以独立,寻找那些只是为了赢得他们的赞许的生活。而现在你要把握这种方式,足以让你独立地、坚强地站在这个世界上。这是最能说服他们和你自己的,实现分离的前提。

 

我们以为的来日方长,其实都是转瞬即逝。学生生活并不长,你会逐渐地踏入社会,那时候才会发现,想回家却会因为工作、因为没有时间而止步,与父母相处的时间相比现在缩短了一半以上。

 

哪个父母不是第一次做父母?哪个子女又不是第一次做儿女呢?我们需要一起成长一起学会感恩学会爱。

 

记得去年有段时间特别火的一篇文章,父母在失去自己的父母之后,他们与死亡只隔了一堵墙,他们也会焦虑和害怕,但他们挡在了你身前,庇护你成长。

 

null


@大哈——统一阵营法    


作为最后发言的人,我从回家至今没挨过骂,究其原因:我有妹妹!不得不说当父母的精力必须集中到一个调皮的小学生身上时,我毫无压力。

 

当然,这不代表我可以为所欲为。


和父母的和谐相处最重要的一点大概就是让他们感受到我是他们同一阵营的伙伴!

 

在作息上,我们全家出奇地一致,我陪父母追剧,然后一家人一起睡觉,第二天父母理解我赖床,时间到了温柔唤醒,我就立马起床。

 

在家务上,我们分工明确,亲爹做饭,亲妈洗碗,我拖地,妹妹收碗,就这样大家都很清楚自己的职责所在,并且经过多次实验后,亲妈拒绝了让我洗碗(因为觉得我洗碗过于粗暴),亲爹拒绝了我动手做饭(他是大厨+我做的卖相不好),我们的分工就这样愉快地固定了下来了。

 

在教育上,我们一致对小,作为家里唯一的小学生,我妹妹集全家的关注于一身。我们三个成年人轮流教育一个未成年人,严防死守这位小学生不学习不写作业。

 

做好自己分内的事,虽然放假了,但是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很清楚学习时自己的职责所在!时不时写写作业,每天看会儿书,父母一定会理解你玩手机是休闲娱乐而不是玩物丧志。

 

最后一个办法就是陪父母追剧唠嗑!


追剧应该是最部分年龄不分性别的活动了,老少皆宜、母子咸适,当你和父母追同一部剧,看一同部电影,补同一档综艺的时候他们一定会视你为盟友,和谐相处不是梦!


null

 

其实,说了这么多套路,

和父母相处最重要的还是真心。

 

在我们上学上班不在家的时候,不只是我们想回家,父母也想我们回家。


回到家不只是我们不想挨训,父母也不想训我们。

 

别看爸妈叫我们起床的时候,敲门敲得气势汹汹,拉窗帘拉得干脆利落,卷铺盖卷得理直气壮,其实心里担心着呢。

 

人看起来最凶最自信的时候往往越是没底气的时候。父母表现的越是理直气壮心里可能越是在担心自己会不会做错了。

 

把你从床上硬拽起来的时候他可能还在担心你受凉,吵你不做家务的时候可能担心自己对你太凶了,训你只会扣手机的时候可能在嘀咕你是不是谈了恋爱。

 

父母表现得一点也不像严父慈母的时候,你也可以想想:为什么有的小孩总会做出出格的没必要的举动。


他们可能也只是像那些想要得到关注的小孩一样用了不太恰当的方式引起你的注意。

 

他们越是让你做各种家务,按他的要求生活的时候可能就是想证明:在你的心中他们依旧保持着父母的威严,你的心中依然是把他们当做是最重要的人。

 

这就像是你的男(女)朋友总是要你为他记着这件事、做到那件事一样,不过是想证明他拥有你的爱。

 

所以如果你还和父母难以和谐的相处,不妨想想怎么对待惹事的小孩和怎么对待没有安全感的另一半。


只要知道你的心中他们有很重的分量,或许就会很快就理解你的一些熬夜、看手机,看电脑。

 

虽然不得以要度过这么长的假期,但是趁着这段时间不如好好和父母相处,多做做家务和他们谈谈心,给他们多一点安全感,让他们明白你的确长大了,会和他们有许多的不同。


但是你始终尊重并且爱着他们。


    “所以,趁还在家,去多和爸妈聊一聊吧”    


null

     文字 / IYC    

     编辑 / 大哈    

     图片 / 网络    

     审核/ ZBL    

   


             从现在起,既有态度,也有温度。

   


     你的关注是对我们最大的支持

评论

热度(14)